Martynas Švėgžda von Bekker

Martynas Švėgžda von Bekker 1967年出生在立陶宛的维尔纽斯。他五歲時開始跟他外婆 E.Strazdas–Bekeriene 上小提琴課。他的外婆是 L.Auer, J.Mařak, J.Feld, J.Thibaud 的學生。Martynas 11歲時就和维尔纽斯交響樂團合奏演奏。
1973-1986年他讀了维尔纽斯的M.K.Čiurlionis藝術學校,并且獲得荣誉学位。他爲了培訓音樂技巧及演奏能力,因此向 Eberhard Feltz (1983),
Igor Bezrodny (1986), Igor Oistrach (1988), Volker Banfield, Ralf Gothoni 和Detlev Kraus (1990-92/室内樂), Boris Garlitsky (1996) 教授們學習。
他在Lithuanian Academy of Music and Theatre(教授:Prof.R.Katilius)及 University of Music and Theatre Hamburg ( 教授:Prof.M.Lubotsky ) 大學就讀。大學畢業取得音乐会考试文聘 with distinction學位。
他曾榮獲許多音樂比賽獎項,如:
捷克的 ‘Jaroslav Kozian’ (四等獎),
立陶宛青年竞赛(二等獎),
国际布拉姆斯比赛(三等獎)。
與他钢琴三重奏 ‘Coloris’ 贏得比賽獎:
漢堡的 ‘Elise-Meyer Stiftung’ 及
‘Zweiter Hausmann Musikwettbeweb’ (一等獎)。
自1990年以来 M. Švėgžda von Bekker 在歐美與亞洲舉辦了多次的演奏會。
他和許多的管弦樂團合奏演出過,如以下:
柏林音樂廳管弦樂團, 格鲁吉亚交响乐团, 立陶宛国家交响乐团,立陶宛爱乐乐团, 立陶宛室内乐团, 汉堡交响乐团,印尼的 Gloriamus Philharmonia。
Martynas Švėgžda von Bekker 也曾與 H.-D.Baum, K.-P.Seibel,
G. Tshitshinadze, I. Uriasch, N. Lugansky, D. Kraus, S. Sondeckis, M. Lubotsky, D. Mc. Tier, G. Rivinius, Y. Mazurkevich 等音樂家演奏過。
同時Martynas 的演奏會更是在 LRT – 立陶宛, SWR, NDR–德國,
Ostankino – 俄國, Chalom Canal – 法國, ICTV–冰島 等國家的廣播和電視台上播放演出。
1997與2009年 Martynas Švėgžda von Bekker 获得了立陶宛名誉上的 cultural attaché 头衔,因而成爲他祖國的文化代表。
他在法國的 Concours International de Kichompré(2002/3/4 )音樂比賽中擔任評審,且在不同音樂學院及大學教導大师班,如以下:里斯本(2005), 哥本哈根(2005/6), 卡利亚里(2009), 奥斯陆(2009), 波士顿大学的福布莱特计划(2009),
波士顿的Longy School of Music of Bard College 及伯克利音樂學院。
自2003年以来 Martynas Švėgžda von Bekker 成爲了 Lithuanian Academy of Music and Theatre 的副教授。
自2014年以来他每一年在不同的音樂學校/學院舉辦大师班,如以下:
漢堡的Alfred-Schnittke Akademie International 及 Johannes-Brahms-Conservatory,立陶宛的 Stasys-Šimkus-Conservatory 及 Vytautas Magnus University。
Martynas 在2015年成立了 “Alternative Academy of Arts”。
2016年他在漢堡的 Johannes-Brahms-Konservatorium 開始當讲师且他特別希望能培訓初级人才。